大河奔腾,大道至简。7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路走来,无论经历多少曲折坎坷,始终与人民一体同心、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当年,随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接管和改造好一座座新解放的城市,成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济南,这座人口达到80万的人民解放军在关内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有幸担起了创造人民城市接管和改造经验的重任,“济南特别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人民的城市,一切为了人民!
今天,高质量创新发展中的济南,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聚力共同富裕,兜实兜牢民生底线,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河之畔,继往开来。奋力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之际,让我们再回首当年,从档案中感受,今天的美好生活,从源头上是怎么来的。
济南特别市,特别在哪里?
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结束后,济南即划为特别市并实行军事管制,至10月31日军事管制结束。1949年5月22日,济南特别市取消,成立济南市人民政府。济南特别市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作为新济南政权建设的第一步,在山东乃至全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设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济南特别市到底特别在哪里呢?根据档案记载和有关老干部回忆,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济南是关内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也是关内我军接管的第一个省会城市,地位重要。
其次,由中共华东局直接领导而非山东分局,干部配备高于其它一般城市。
第三,培养和储备了大批干部,为随后大军南下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奠定了至为重要的干部基础。
第四,最为关键的是,创造和积累了我党执政、人民当家作主的大城市治理经验,对党和人民政府赢得人民信任、推动全国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言以蔽之,济南特别市,特就特在她是第一个上——在大城市人民政权建设的路上,她是探路者,她是创造者,她身负重大历史使命,更寄托了党中央的无限期冀。她要创造经验!而且,一定要成功!从1948年11月《中央对撤销济南军管会的指示》中就可看出中央的殷切之心:关于军事管制,中央拟颁发一个统一组织条例及军管期中各项政策,望将你们的经验和意见从速电告。此后,“济南经验”得到多种多次肯定。比如,1948年11月21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在接管济南的总结报告上批示:“关于接管济南经验的报告,已收阅,甚好,当转发各局,供他们参考。”比如,后来邓小平评价:济南等地的接管经验,“对解放江南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济南特别市委、市政府就是在如此的重托之下,开展对济南的接管与改造的。
大道,就是一切为了人民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初进城市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成熟的经验去学,没有现成的模式去借鉴,有的只是始终不变的信念:人民的城市,必须一切为了人民!
早在济南战役前的筹备阶段,保护人民的利益、赢得人民的支持,就被各级党组织摆在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反复提出要求。1948年7月18日,华东局向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济南准备工作的报告》后,中央即复电对报告作出肯定批复,并批示:“对所有进城人员及机关部队,必须定出纪律,保持廉洁,不许抓取任何东西……”
华东局制定了《约法七章》《入城人员工作守则》等一批纪律规定,并对调集的8000余名入城军政干部,深入进行了城市政策、群众纪律等教育,反复强调接管干部入城后要树立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要保护济南古城,爱护人民群众,严格执行政策,严肃纪律约束。
华东局、华东军区、山东省政府《济南战役总动员令》号召全体党政军民,不仅在军事上打大胜仗,在政治上也要能打大胜仗。
济南解放的当天,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即颁布《约法七章》的布告,声明本军保护城市各阶层人民生命财产和民主自由、保护民族工商业及私人资本。次日,济南特别市军管会为严明机关部队人员入城纪律,颁布《入城守则》十一条,稳定了民心。随后,济南特别市军管会所属各部门迅速而又有条不紊地投入接管工作。
钱花在了哪里,发展是为了增进谁的福祉,是衡量一个政党和政府为了谁的根本标准。
刚刚解放的济南百废待兴,需要花钱用钱的地方多了,济南特别市市委、市政府主要把钱花在了哪里呢?首先,拨粮40万斤,拨款4亿余元急赈,救济了穷苦市民6千余户,2万余人。其次,为保生活困难群众过冬,省政府批下旧衣3万余件,棉被1000多床,棉衣1000余套,并向纱厂募捐废棉花2.5万多公斤,同时发下救济粮5万余公斤。第三,从解放区购买调运一批粮、煤、油,盐等生活必需品,迅速平抑了物价。第四,组织工作组对失业贫困人员调查登记,发放救济粮、救济款等,并在全市干部中开展募捐,进一步救济贫困市民。这在过去,都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广大市民发自内心地赞扬:共产党才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
不可否认,虽然有以上各种救济,但由于社会受创太深,百废待兴,还有不少市民群众的生活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亟待济南特别市政府通过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去逐步解决。为此,济南特别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引导促进经济的发展:一是以北海币为市场唯一合法通货,统一货币,稳定金融秩序,抑制了通货膨胀;二是采取“先开市营业、再行登记备案,领取执照”等政策,迅速复工复业,恢复生产;三是三轮发放各种贷款55余亿元,支持各种经济主体发展生产;四是遵照省政府的规定,豁免了1948年的营业税。到1949年上半年,全市工商企业比1948年9月解放前夕增加了2000多家。
在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赢得了全市人民拥护的同时,济南特别市市政府进行了社会治理。很短时间内,就建立起11个公安分局和80多个派出所,对刚解放后混乱的社会治安秩序进行了清理,收缴武器弹药,平匪扫霸,除暴安良,缉盗禁毒,最有名的就是将长期危害社会、被称为“燕子李三”的大盗李圣武抓获并被执行死刑,引得市民交口称赞。为保护人民的利益与权利,还建立了人民法院,处理民事案件373件、刑事案175件。下令解散了国民党、三青团等反革命组织,对蒋匪党、团、特务人员进行自新登记,为稳定社会秩序增添了保障。
力量,从人民群众中来
党的事业永远不败的根基,就是人民。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稳固根基。
早在济南战役前的准备阶段,中共济南市委《关于目前对内布置工作的注意要点》就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列为要点之一,要求我们的活动要以群众的动态为动态,隐蔽在群众中去,自觉地完成力量积蓄与靠拢工作。
济南解放后,初进城市、没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济南特别市委、市政府,将群众路线贯穿于城市的接管和生产建设中,真正信赖群众,敢于放手发动群众,很快就摸索出通过组织召开市民座谈会密切联系群众的做法和经验。
1948年10月4日,济南解放后不满一周,市委、市政府即联合召开第二次区委书记区长联席会议,布置各区召开群众性座谈会,宣传解释目前形势与我党政策,安定人心,恢复秩序。会议确定:座谈会的中心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解释群众顾虑,号召迅速复工、复业、复课。中上层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教职员、学生参加座谈会的比重要大一点,因为他们的顾虑最多。召开了混合的市民座谈会后,再逐渐深入,举行各行各业及以工厂、学校为单位的座谈会。各区混合座谈会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分头参加。
经过短短两三天的突击筹备以后,10月7、8两日下午,全市11个区的市民座谈会全部如期召开。到会者最多400人、最少150人,平均在200人左右。市委、市政府领导刘顺元、袁仲贤、张北华、黄远、徐冰等同志分别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收集了与会市民反映的问题,解开了部分市民安心就业、就学和生产等方面的思想顾虑。特别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艰苦、朴素、民主、平等的作风,给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表示:民主政府办事,征求大家意见,这才是真民主。
此后,以市为单位的各种行业座谈会,如由教育局主持的教职员座谈会、由工商局主持的工商界座谈会等,也陆续召开。部分区也积极召开了各种行业的小型座谈会。这一系列市民座谈会、各行各业座谈会的召开,加强了各级党委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减少了市民群众的顾虑,增进了党委政府对市民群众需求的了解,为使我党的城市政策尽快深入人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靠,到人民群众中去
人民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力量源泉。正是依靠人民的力量,我们才攻克了无数的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
组织依靠工人阶级和全市人民,顺利接管敌伪产业,尽快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发展。比如9月23日下午,战斗仍在继续,军管会接管人员就进入济南面粉工厂,向工人详细讲解《约法七章》及我党基本政策,工人们当即表示:“我们可以迅速复工,供给全市面粉。”济南解放第二天,26日黄昏,停工10天的工厂就率先复工,昼夜加工军粮和民用粮食。比如,在军管会组织发动下,电厂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排除了国民党军队埋在机房下面的100多斤炸药,迅速抢修机器和锅炉,向广播电台、火车站、自来水公司等重点单位送电,为其他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给全市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
号召全体市民参与,发起清洁运动周。解放前国民党时期,公共卫生设备极差,加上战争的破坏,房屋、建筑物的毁坏,使垃圾愈积愈多,一时无法运出。为了市民的健康与市容的整洁,济南特别市政府于11月发起清洁运动周,号召市民与机关人员全体参加,共运出垃圾4000余万斤,疏通河道多条,并由全市人民自愿乐捐,共募款32740万元,用于修理垃圾车20辆,新造垃圾车72辆,修理垃圾箱187个,新造垃圾箱1141个,修筑公共厕所21个,新建公共厕所60余个。这次清洁卫生运动完全是依靠济南市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自己动手办理的,初步表现了济南人民当家作主的能力,使济南面貌为之一新。
放手发动群众,成立了各种群众自己的组织,比如生产、清洁、冬赈、征收等委员会,群众的事情都让群众民主讨论,然后自己办理,培养群众民主当家的习惯,增强政府与人民的联系,为济南人民建设新济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切为民者,则民一定会向往之
党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党放在心上。
入城之初,受我党政策、我军纪律的感召,就有众多工商业者积极靠拢解放军,协助接管,抓紧复工生产。比如济南市被服生产合作社在战斗刚结束就将给国民党军队储存的布匹和棉花报告给军管会;10家军服店报出为国民党军队承做的军衣3万套,大衣13000件;芙蓉街义和永军服店把为国民党军队承做的100件大衣、2000套棉衣,拆洗的旧军衣5000套和旧军帽5000顶报出。比如仁丰、成通和公营成大纱厂相继于10月3日至7日全部复工。
一切为了前线,在中共济南特别市委的领导下,济南人民积极响应中央指示,全力以赴,以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为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成立工商界支前献金委员会,踊跃捐款北海币80余亿元;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昼夜不息,加工小米和玉米5000万斤;组织群众2.74万人参与,共缝制军服约70万套、军鞋50万双;动员民工13958人、地排车9385辆,民营汽车108辆、公家汽车81辆,接收转运粮食1.4亿斤以及大批军用物资;济南机厂工人奋战一个月,修复江南号机车,保证了军用物资的铁路运输。从1949年1月至3月,接收救护在淮海战役中英勇负伤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约6000人,在此期间有500余人自动报名献血,5656人参加抬担架,948人长期照顾伤员,500余人利用星期天为伤员洗补衣服。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当之无愧。
军民齐心协力战胜汛情,为新生的人民政权赢得各界拥护奠定了重要基础。1948年10月初,黄河汛期,水位突涨,河堤长久失修危险重重。为了复堤堵口,军管会及特别市政府紧急动员大批干部和民工,配合渤海军民,冒着敌机轮番扫射的危险,奋勇抢修21处险工、35条埽坝,终使黄河大堤转危为安。